2011年5月31日

[人物] Ken Tanaka

Ken Tanaka 是誰呢
他是個藉由在youtube分享
自己在日本的生活與文化影片而走紅的人
本人是透過以下這個影片認識了Ken Tanaka

How to speak fluent Japanese without saying a word PART 2


只要用日文的 he 跟 su 兩個音
就可以跟日本人流暢地溝通!
他本人也有blog

Ken嘗試臭豆腐的影片


不過這個是在美國的餐廳try的
到底是不是跟台灣的風味一樣呢
有點懷疑
不過後面店員說話的口音倒是很道地

Ken帶你去看美國cosplay會場


他在youtube上有滿多滿好玩的影片
有意思的人可以去搜尋看看

2011年5月19日

放下手機,找回最真實的感動



在手機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
你多久沒有放下手機
看看手機框框以外的世界?

在失去手機對手機依賴感慢慢降低的今天
看到這個影片還真是令我感觸良多

手機這種東西本來是用來聯絡的工具
但是現在卻變成用來測試人心的緊密或疏遠

我想這就是高科技的社會造成的人心疏離吧

2011年5月11日

亞洲民俗故事:鶴報恩

先來個日本的鶴報恩

鶴的報恩

從前,從前在一個 地方住著老公公和老婆婆,兩個人很貧窮但很親切。
有一天,老公公去市場時,救了一隻被困在陷阱裹的鶴。
過了幾天,在一個很冷的下雪天,來了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,站在家門口,她說她迷路了。老公公和老婆婆都很喜歡這女孩, 讓她留了下來,没有兒女的2老,很想收她做女兒。後來幾天一直下雪,小女孩說要給老公公老婆婆織布,但不讓老公公和老婆婆看她織布。織了三天,小女孩拿了一塊很漂亮的布出來,這布價值連城,老公公拿去市場賣了很好的價錢。
老公公和老婆婆很好奇, 有一天偷看了小女孩織布,他們發現了昰一隻鶴在拔毛織布!他們嚇了一跳。
那個晚上女孩從房間拿布走出來,說:「我是那天困在陷阱裹被爸爸救的鶴,我是來報恩的。」 說完就飛走了 !

這是大家從小到大都耳熟能詳的故事
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日本古事記跟日本書記的時代吧(712-720)
大概是中國的宋朝時期

接下來則是台灣-賽夏族的傳說

雷女下凡的故事:金榮華《台灣賽夏族民間故事》

雷女從天上下來教我們賽夏族農耕技術。也幫我們做許多其他的事。比如說,你要墾地,她問清楚你土地的大小後,每隔一段距離他在地上插一把刀,把整塊地上的雜草樹木全部都燒光,土也鬆好了,這樣你就可以很輕鬆地開始耕種了。
雷女還種了一種叫做嘎拉雷(galalei)的葫蘆,葫蘆成熟以後,裡面是各式各樣的米,包括小米和糯米。後來雷女和賽夏族的青年結婚, 不久就懷孕了。由於雷女結婚後從沒有下廚房作飯,她的公公婆婆很不高興,有一天罵她說:「你怎麼從來都不煮飯呀!都要當媽媽的人了,還不下廚煮飯,我們娶媳婦做什麼?」雷女跟公婆起了很大的爭執,她說:「我為你們做了那麼多的事,為什麼非要我去煮飯不可呢?如果你們不珍惜我,一定要我去煮飯,那我就去 煮!」雷女去廚房後沒多久,裡面傳出了「轟」一聲大雷,家人趕快跑去看,廚房的屋頂整個被掀掉了,雷女不見了,廚房裡的東西也都不見了,只有一棵芭蕉樹矗立在那裡。
故事的年代來源不可考

兩邊的故事有著微妙的共通點:化身為人形的女性、織布以及改善生活
其實最後面進廚房跟鶴織布也有類似的情境存在

而在中國關於鶴與報恩的故事相對就好查很多
但是相對的也較難考據到細節內容

最早記載鶴報恩的,要算是西漢焦延壽《易林》中的"白鶴銜珠。"其後唐徐堅《初學記》卷十六引《韓子》說:"師曠鼓琴,有玄鶴銜珠於中庭舞。"可見中國文 學裡很早便把鶴與珠連在一起。東晉以後也有記載鶴以來得及報恩的詩文,晉干寶《搜神記》鄭二十載:"噲參,養母至孝。曾有玄鶴,為戒人所射,窮而歸參。參 收養,療治其瘡。瘡愈放之。後鶴夜到門外,參執燭視之,見鶴雌雄雙至,各以明珠以報參焉。
中國早期的鶴報恩主題圍繞在銜珠報恩
另外,還有鶴舞的故事

在蒹葭蒼蒼的洲上,在波光蕩漾的水湄,在江潮拍打的岸邊,一隻鶴的舞蹈伴著另一隻鶴的歌唱,一隻鶴的歌唱逐著另一隻鶴的漫步。
曾經,有一個叫做路喬如的人,為我們寫了一篇《鶴賦》:舉修距而躍躍,奮皓翅之翂翂。宛修頸而顧步,啄沙磧而相歡。
這樣的日子不知道過了多久。後來,有一天,天氣忽然變得非常寒冷,我們的家園佈滿了冰川。為了尋找新的家園,我的祖先不得不把自己鍛鍊成為遷飛的候鳥,從此,鶴的家族開始了年年南遷北歸的生涯。

他們在北方生下了我和我的兄弟姐妹,然後,帶著我們飛躍高山和平川,去到花樹如夢的南方。一路上,他們都在唱:「自西北而遙集,邈江海而遐舉……」

那一年的夏天,我厭倦了江海,就和我的兄弟姐妹們到湖澤中去暢遊,那裡,有蓮葉翻動的千頃湖塘,有滌漣漪而娉婷的紅荷,還有麗衣紅裳的女子,踏著水車剝著菱角,在我的身邊婉轉歌唱,她的歌聲如美麗的白雲,高飛在我遨遊的晴空。許多年以後,我依然時常被這歌聲從夢中驚醒。

為了取悅於那持桂槳蕩蘭舟的女子,我和我的兄弟們開始在她的面前舞蹈。起初,我們還保持著鶴的家族慣有的矜持和雍容,象鳳凰一樣步趨極有節奏,後來卻如蛟龍一般騰越飛翔。

我敢說,那場鶴舞比那個什麼「江南第一才子」唐寅所畫的《王母蟠桃圖》要生動得多;比起那個叫做邊任武的《百鶴圖》要壯觀得多。我想,我的那些兄弟們一定和我一樣愛上了那個持槳盪舟的女子。


那個黃昏的仙鶴之舞,使美麗的燕姬和善舞的巴童都不免羞愧失色;至於邯鄲的舞女和陽阿的 藝技更是不敢和我們相比了

時隔不久,我在一篇《舞鶴賦》中找到了關於那場鶴舞的描繪,我們的仙姿被濃縮成華美的 句子:「始連軒以鳳蹌,終宛轉而龍躍」「長揚緩鶩,並翼連聲」「態有遺妍,貌無停趣……」 然而,在我看到那篇《舞鶴賦》時,我已經失去了飛翔藍天的自由。
如果你曾經是一隻鶴,你就會明白, 失去你遨遊的天空不僅僅是失去一片藍天那麼簡單,它意味著你失去了一切。我就是這樣一隻倒霉的鶴。

  那個黃昏,我不幸在「厭江海而游澤」的時候被羅網捕捉了,成為供人觀賞的玩物。所以,我特別忠於我後來的主人,因為,是他把我從樊籠裡救了出來。

我的主人是一個道士,他常常去鎮上的一家酒肆酌飲,但是從不付酒錢,酒肆的主人也不計較。一天,我的主人酒醉,臨走時以橘皮在壁上畫了一隻鶴,說:「酒客至拍手,鶴下即飛舞。」 主人走後,我飛入壁上化做鶴影,當時,我和我的主人都以為那是我的忠誠, 後來,我才知道,原來,我是在等一個人,為了「愛情」,我可以等待一生的人——依舊是麗衣紅裳倩影,依舊是皓腕銀鐲玉齒,依舊是軟語喚客來坐。從此,我終於可以日日守候那如月的人兒。

畫鶴之後,酒肆從此興旺,人人都以為是道士的功勞,只有我知道,那是因為我。酒肆的主人為了感恩,建了一座樓,軒昂宏偉,輝煌瑰麗,人們稱之為「黃鶴樓」。

十年之後,主人又來,取笛鳴樂,我戀戀不捨地隨主人乘云而去。在乘風而起的那一瞬間, 我聽到有人在吟唱:「昔人已乘黃鶴去,此地空餘黃鶴樓,黃鶴一去不復返,白雲千載空悠悠。」

  多年以後,那歌聲漸隱,只有她唱歌時的容顏深深地鏤刻在我的記憶裡,無論多少次南來北往,我總會感覺到那拂過我面頰的芬芳。
這段鶴舞的故事,就比較貼近於日本的鶴報恩了
但是時代上,這故事個人估計應該是明代出現的
雖然文中所提到的黃鶴樓建於223年(三國時代)
但應該是後來的傳說杜撰而成
少了幻化作人形的鶴,一樣的只有報恩以及被救出來這兩個點
如果按照故事的形式流轉
應該是中國傳往日本再流到台灣
加上台灣曾經有過一段日據時代
民俗學上也許也因此受到了日本文化的影響?
民俗故事會隨著國家、民情以及政治現狀改變
到底是哪邊最早
又是哪邊影響哪邊
就只能讓後人在腦中
各自解讀了

2011年5月9日

[KUSO]這就是海葬的原因!宣導廣告KUSO賓拉登之死



頭號恐怖份子賓拉登被擊斃後火速海葬,讓不少回教神職人員心生不滿。不過最近有一支號稱由海豹部隊流出的影片,偷偷解釋了海葬處理的原因;當美軍以直升機將賓拉登載回基地時,一名體型壯碩的隊員一個翻身,竟然就這樣把賓拉登給「擠下海」。

影片中描述,美軍在活捉賓拉登後將他裹上白布,打算由黑鷹直升機送返基地,但途中卻不小心讓這位通緝要犯墜海,只好對外宣稱已將賓拉登海葬。然而,這支短片並不是真的,它其實只是宣導廣告,提醒駕駛及乘客要記得繫安全帶,以確保不會有「意外」發生。


賓拉登之死引發全球關注,除了這支廣告外,網友們也惡搞了其他照片,如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幕僚們在「白宮戰情室」直擊狙殺賓拉登的情景,而出現「歐巴馬打電動」、「賓拉登就在你後面」等版本。

歐巴馬:我看起來很認真嗎?因為我在玩電動啦!(圖/擷取自網路)



(奇怪~身為美國總統的歐巴馬怎麼是坐在大座旁邊像個小咖咧?)